1935年春天,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转战,再次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城。这一胜利让蒋介石大为震怒,他立即调遣中央军精锐部队——吴奇伟纵队下辖的两个整编师,从乌江南岸星夜兼程赶来增援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,毛泽东主席在军事会议上果断作出战略部署:命令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各抽调一个主力团,分两路迎击来犯之敌!红一军团派出的是久经沙场的红3团,负责在懒板凳方向阻击;红三军团则派出以勇猛著称的红11团,向鸭溪方向进发。
当时红11团团长因伤休养,全团由政委张爱萍统一指挥。部队刚出遵义城,兵分四路向预定阵地开进。不料行至老鸦山附近时,突然接到红3团急报:先头部队已与敌军交火,敌中央军两个增援师主力已抵达战场!张爱萍当机立断,立即召集各营指挥员商议:情况有变,我们就在老鸦山构筑阵地,阻击敌人!
就在此时,远处传来密集的枪炮声,张爱萍举起望远镜观察,只见前方尘土蔽日,敌军正以密集队形向老鸦山主峰推进。他立即下令:2营全体注意,立即轻装跑步前进,务必抢在敌人之前占领制高点!
展开剩余71%在张爱萍亲自率领下,2营官兵以惊人的速度攀上陡峭的山路,终于抢先一步占领了老鸦山前沿阵地。敌军见状立即组织强攻,但都被红军战士凭借有利地形击退。然而敌众我寡的态势很快显现——敌军两个整编师近万人如潮水般涌来,漫山遍野都是黑压压的敌兵。
张爱萍深知,仅凭红11团一个团的兵力难以全歼敌军,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守阵地,为军团主力增援争取时间。果然,不久后红10团及时赶到,一举夺下了老鸦山主峰。就这样,红军与敌军两个精锐师在老鸦山地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
战斗持续到下午,久攻不下的敌军改变策略,将主攻方向转向红10团阵地。他们以营连为单位,采取波浪式冲锋战术,攻势一次比一次凶猛。在惨烈的拉锯战中,红10团团长不幸负伤,团参谋长壮烈牺牲。下午3时许,敌军终于攻占了老鸦山顶峰。
危急关头,张爱萍立即调整部署:3营立即组织敢死队,务必夺回制高点!但由于地形不利,加上敌军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,3营连续两次强攻都未能成功。就在战局胶着之际,彭德怀军团长亲率红三军团主力赶到,他当机立断:命令军委干部团担任主攻,张爱萍的红11团负责侧翼掩护,务必夺回老鸦山!
这支由陈赓率领的干部团果然不负众望,经过浴血奋战,终于重新夺回了主峰阵地。与此同时,轰隆隆的炮声响起,红军迫击炮营也及时赶到战场,对敌军阵地实施火力覆盖。张爱萍抓住战机,立即组织全团准备反攻:各营注意,立即向正面之敌发起总攻!
此时,红一军团方向也传来震天的喊杀声,红军主力部队开始大举反攻。张爱萍敏锐地察觉到战机已至,立即命令全团出击。令人意外的是,红11团刚与敌军交火,彭德怀就下达了全线反击的命令。在雷霆万钧的攻势下,敌军防线很快土崩瓦解,不到半小时就陷入溃退。
但为时已晚,红军已经完成了对敌军的合围。夜幕降临时,敌军主力被全歼于老鸦山下,残部仓皇向乌江方向逃窜。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乘胜追击,分别向懒板凳和鸭溪方向展开追击战。
红军将士们紧咬敌军不放,如同附骨之疽般穷追猛打。敌军北路总指挥吴奇伟逃至乌江边时,竟不顾尚有千余士兵未过江,就急令工兵砍断浮桥。随着咔嚓几声,浮桥绳索应声而断,桥上士兵纷纷坠入湍急的江水中,而留在北岸的一千多名敌军只能束手就擒。
战后,红三军团在鸭溪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大会。彭德怀军团长在大会上高度评价道:张爱萍同志这个政委,指挥打得漂亮!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,后来被详细记录在陈冠任所著、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: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》一书中。该书因翔实生动的史料和精彩的叙述,曾长期占据军事类图书销售榜首,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军事历史读物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