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心线象征爱情,我先走一遍然后带女朋友走。”在岳麓山一条野道行进间,一位市民这样说。24日,有媒体称,一女子南太行徒步时从破损栈道跌落,事发后属地政府表示,事发区域并非景点,而是未开发野道。
近日,也有长沙市民反映,岳麓山有多条野道,因环绕形状被称为心线、玫瑰线,引不少市民前往,有市民认为这些线路具有趣味性,但也有市民认为有安全隐患。
△有市民正在穿越岳麓山一野道。图源网络
对此记者全程实地探访其中一条线路,其中有部分路段可顺利通行、有的需手脚并用、也有的路段较为陡峭,仅容一人通过。岳麓山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因安全原因,不建议市民通行,如受到伤害,景区无法承担责任。
展开剩余92%△网上存在多种线路走法。图/网络
记者探访岳麓山“心形线”,有市民仅提一桶水
崖边、碎石、陡坡、部分区域需手脚并用
禁行区域仍可前行,与同行者多次摔倒、迷路
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,记者与网友结成搭子,同行者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来。记者了解到,当前岳麓山存在数十条难度不等的线路,其中一条名为“心形线”(以下称心线)的线路颇受欢迎。
△进入山路前期,道路相对好走。图/史继超摄
根据导航、他人视频引导,记者一行通过山边小道顺利进入线路位置。此次路段需横穿多个景区常规道路,前期路段相对平缓,甚至一度需经过周边学校、居民区的柏油路。
△心线需经过部分小区、学校等路段。图/史继超摄
期间记者向附近居民询问路线,多位居民表示熟悉,亦有老者表示:有不少人来。在山口、部分穿越居民区的点位,甚至有店铺售卖补给品,提供指路服务。
记者注意到,尽管近期长沙降雨较多,但穿越“心线”的徒步者并不少,其中有的徒步者携带登山杖一类专业设备组队前往,也有市民仅一人手持一瓶矿泉水,穿普通短裤前行。
△在景区道路旁存在的一条野道。图/史继超摄
其中一位市民表示问题不大,另一位市民则称因降雨,心线部分区域比较湿滑,需注意安全,他还表示,心线中有称为“绝望坡”的点位值得重点体验,“(绝望坡)是心线的精华,爬不上去就白走了。”
他还介绍,尽管网上线路很多,但多数路线都需要通过绝望坡,“七八十度的坡度,得爬半个小时左右。”
△记者与同行者多次摔倒。图/史继超摄
深入山中一定距离后,记者的导航出现偏差,因无指示牌,加之海拔上升雾气出现,一行人一度迷失方位,尽管地面存在被人行走后留下的土路,但面对多条样貌相似的线路,还是数次走错。
△期间一路段有石头摆成的心形。图/史继超摄
行进过程中,因部分道路泥泞湿滑,有人数次摔倒。期间,有游客将垃圾丢弃于林中。
历时数小时,记者来到被市民称为“不虚此行”的“绝望坡”,正如市民描述,该地段全程为上坡路,部分地段为光滑石壁,需要手脚并用,抓住棱角借力向上,另有部分区域存在掉落的碎石。
根据已在此休整的市民介绍,他们攀爬的是另一路线,类似绝望坡这样的较难地段已经经历了七八个,心线这样的线路属于简单路线,“已经徒步近16公里,全是山路。”
△心线起点位置立有线路牌子,玫瑰线的牌子也在一旁。图/史继超摄
下山阶段,因多数为土路、泥路,且存在一定坡度,记者几人侧身下山,有人再次摔倒,有市民选择以坐在地上的方式下移。
在其中一处较大面积的石坡,有市民尝试直接通过,终因较为湿滑放弃,不过此前有视频显示,有包含未成年人在内的市民直接攀坡而上/下。
△部分路段需手脚并用。图/史继超摄
全程下来,以记者参与这条路为例,有区域为景区正常山路,有的路段为人工踩踏后出现的野路,有的则为无明确线路的碎石区;个别区域一侧为布满绿苔的石壁,另一侧则为无护栏的陡坡,仅容一人通过。野路全线基本无照明、求救系统。
△部分路段为陡坡。图/史继超摄
记者注意到,全程线路中“提示牌”较少,个别景区修建的线路旁,立有“禁止通行”“生态保育区请勿穿越”牌子,但几米旁便有市民翻越栏杆穿行。
组队情况已存在多年,有特定软件提供野道线路
有市民表示景区道路缺乏登山体验,也有市民担忧安全风险
景区:道路为方便多数市民修建,无法兼顾刺激体验
记者注意到,类似岳麓山心线野道的情况,早在2023年甚至更早便已出现,截至目前,在心线、玫瑰线、地图线、北极熊线等线路外,还有线路与梅溪湖、桃花岭、象鼻窝森林公园相连。
△有市民正在走野道攀登。图/史继超摄
同时,在网上也出现包括个人找搭子、驴友群团队互动在内的组队情形,部分户外用品店也发布组织成员攀登的文案,另有部分博主晒出自己的探索路线。有负责人在动态和群组内展示不同线路的难度和组队时间。
△线上存在的组队邀请。图/网络
“跟随软件就可以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推荐了几款用于导航的软件,记者注意到,这些软件中除常规道路外,也存在有不少野道,并且针对道路状况、用时等因素进行了难度分级,软件中对一些路段的情况也有标注说明。
△在心线路边设置的补给点。图/史继超摄
此外,线上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行程体验,一定数量作品显示,有市民曾在夜间攀爬,带领年龄较小孩子攀爬的案例同样存在,记者一行攀登过程中也曾有与年龄较大的独行市民相遇的情况。记者注意到,网上挑战失败、翻车的案例同存。
对此,有网友表示恐生危险,希望景区加强管理,还有网友认为,攀爬无妨,但出了问题要由自己负责,不能指责景区……
△网友对此事态度不一,有网友觉得岳麓山缺乏登山体验。图/网络
还有市民表示,花钱跟随专业的团队去远处探索,花销不少,并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,不现实,类似这类在市区周边的情况则省事不少,还能让一家人共同参与。
“(岳麓山)景区修建的道路缺乏爬山体验,才通过开辟道路的方式打卡。”一位市民说。
△在心线沿途存在部分垃圾。图/史继超摄
对此,记者与岳麓山景区取得联系,针对上述问题,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知情,但如果市民在野路发生危险、受到伤害,景区无法承担责任。因景区没有执法权,尽管有人巡逻,也以提醒、劝阻为主,加之游客较多、地区较广无法兼顾。
△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》(含2025年9月修改意见公告)部分条款有涉及自然环境、安全等方面说明。图/网络
“有些地段(野路)因为会破坏森林,所以修不了路(没开发),景区只对景区修建设施给游客造成的问题负责,野路属于未开发区;游客可以走,安全隐患肯定有,毕竟没开发,没有正规道路、指示牌,建议游客尽量走大路。”该工作人员说。
△一位市民从石壁右侧攀登,有视频显示,有网友曾直接攀爬石壁。图/史继超摄
对于有网友提到景区道路缺乏爬山体验,该工作人员称,因岳麓山是长沙市内景区,会有老人、孕妇一类不便于上山的市民前往,为方便多数市民,不可能搞得很崎岖。
该工作人员还介绍,景区部分区域设置有提示牌,一方面是为了劝阻市民通行,保护树木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野道比较难走,还会有树枝掉落,恐生危险。
△景区存在的请勿通行牌。图/史继超摄
在以绝望坡为代表的部分地段,记者未看到有明确禁止通行的规定通告,不过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》(含2025年9月修改意见公告)中有涉及对自然环境、安全等方面的说明。
野道安全问题获社会关注
事关个人安全、生态环境等多方面
“望注意安全,量力而行”
据了解,近年来,多地存在因野道导致的安全争议,2025年有驴友穿越鳌太线一度失联10天;2024年宁夏有学生在山区徒步被困;同年武汉有驴友打卡网红山路,被困失温,个别市民擅闯保护区的行为同时存在。
而在岳麓山区域,同样存在类似情况,2025年9月,两位游客夜游岳麓山迷路被困;2024年,有游客为抄捷径不慎受伤;2023年,曾有父子在岳麓山一处石壁被困……
系列事件发生后,引发网友关注,有网友表示羡慕探索胆量,有网友称支持探索,但应准备充足,量力而行;还有网友则称不反对,如果发生危险请自行承担后果。
△有网友发布夜间在心线徒步的图片。图/网络
2024年,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发出通告: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,造成破坏、伤亡等情况,需个人承担责任。
对此,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杨占东副教授认为,自发开辟野道说明市民渴望亲近自然,但未经规划的探索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带来潜在风险。
△地面相对泥泞,在绝望坡等路段存在一定数量碎石,一位市民正在攀登。图/史继超摄
“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,野道的踩踏会破坏植被,裸露的土壤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导致水土流失,也可能打扰原有动植物栖息环境,同时个人安全是不可忽视的底线。在多雨期,山体湿滑,野道缺乏防护,存在跌倒、滑坠风险。
部分区域树木老化,枝干脱落的情况也易对人造成伤害。这些野路或照明不足,一旦发生意外,不仅游客自身危险,还会增加救援难度和社会成本。”
△部分区域需攀登而上,石壁上的青苔较滑。图/史继超摄
杨占东表示,希望景区、游客共同协商,如通过设计生态型步道等方式,在体验“野趣”的同时,获得安全。
“景区与经营者应以明示形式事先进行安全说明或警示,明确未开放区域、危险情形及不适宜人群,在未开放区设置明显警示及必要隔离、防护,完善应急救助流程,以免因未尽提示或救助义务承担过错或补充责任。”上海锦天城(济南)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吴震说。
△景区一处台阶与野道相接。图/史继超摄
潇湘晨报记者史继超 武华康 实习生陈子睿
发布于:湖南省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