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的晚上,小区花园角落总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。走近一看,是个小伙,手里握着手电筒,弯着腰在地上树根处寻宝似的扒拉着——您猜他在干嘛?抓知了猴!对,就是那刚爬出土、还没蜕壳的知了幼虫。小伙子网名叫小久,连着三个晚上,他顶着热风,蹭了一身土,愣是跟这片林子里的知了猴卯上了劲儿。我跟你说,那专注劲儿,比当年自个儿准备考试都上心!小久自己也在朋友圈调侃:“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……’哥们儿我这算不算实践出真知?”可结果呢?三天下来,辛辛苦苦弄了个满头大汗,战利品却……嗨,就那么几只,弄得他自个儿都无奈地直拍脑门:“脑瓜子嗡嗡的,还啥也没捞着,你说这图啥呢?”
这事儿一晒出来,评论区可就热闹了。有人哈哈大笑:“哥们儿你太拼了,真黑成‘暗夜使者’了吧?”有的支招:“你得看看风向、土壤湿度,地点选没选对?晚上几点去的?这学问大着呢!”有人深表同情:“喝口凉水都塞牙,这知了猴跟你八字不合吧?”更有人开启了回忆杀:“小时候我也干过,那感觉,别提多带劲了!”五花八门,说什么的都有。而说到这事儿的关键——小久为啥突发奇想三顾“知了林”?他自己有点迷茫地嘀咕:“也不是真想靠这个发家致富,就是觉得……怎么说呢,挺好玩,心里憋的那股闷气好像能跟着手电光在草丛里扫一扫,也就散了那么点儿。”其实这话说到点子上了,抓知了猴能不能换钱不好说,但解压放松的效果,小久是真心感觉到的!你琢磨琢磨,那种全神贯注在草丛里搜寻“金蝉脱壳”的小生命,暂时把工作报表、房贷车贷啥的统统抛在脑后的感觉,是不是自带点简单原始的痛快?
咱们年轻人啊,现在解压的法子真是越来越“野”了。早些年还流行蹦迪唱K,后来有练瑜伽、撸铁,现在呢?有人养宠物当“铲屎官”,有的沉迷剧本杀体验爱恨情仇,还有的直接“躺平”刷剧。抓知了猴,听着是不是挺无厘头?但人家心理学还真有个术语形容这种状态,叫“心流体验”。说人话就是,你做一件事做得太投入了,以至于忘了时间,忘了烦恼,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了。对小久来说,那束在黑暗中搜寻的手电光,那片树叶下的土壤,那偶然发现的蠕动小生命,整个过程就是一场暂时摆脱现实压力的小型“心流仪式”。反正效果比数绵羊实在多了!当然,这活儿也讲究“用户体验”,成功率低搞得人头疼,肯定会影响“减压疗效”。八字没一撇的事儿,干起来更容易着急上火。
说白了,小久这三天的“午夜猎蝉记”,真应了他自己引的那句话——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结果嘛,知了猴没抓着几个,人倒是黑了一圈。可你问他今晚还去不去?“那当然去啊!”小久眼神还挺坚定。为什么呢?抓没抓着可能早不是重点了。重点是在那几小时里,他暂时成了“小久”本身,不是格子间里的某某员工,不是微信群里永远要“在”的打工人,他就是一个单纯在体验、在找寻、在与自然里的小生命较劲的大孩子。这种简单的、近乎“无用”的执着和专注,恰恰成了对抗现实压力的奇门武器。真心的,有时候人就得干点看起来“没用”的事儿,才能在紧绷的日常里,给自己一个喘气的缝隙。
生活这碗浓汤,压力永远是那熬不化的主料。小久这抓知了猴的另类解压法,虽然听着特立独行,甚至有点搞笑,背后却藏着一种最朴素的渴望: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,找到一个让心思完全沉浸的、属于自己的“出口”。所以啊,今晚要是您也路过那个小花园,看到一束执着的手电光,请会心一笑吧。那不是什么奇怪行为艺术,那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在寻找属于他的那份小小的、安静的、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喘息空间。生活不易,各有各的减压路子,甭管是撸铁、盘串儿、养多肉,还是抓知了猴,找到那个让你“忘我”的小角落,能喘上这口气儿,才是要紧事儿,对吧?你们觉得呢?
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