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255年,经过七年的漫长西征,成吉思汗铁木真终于回到了漠北故土。当他站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,俯瞰着这片辽阔的帝国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豪情。他回望自己的一生,仿佛一场旷世之梦,历尽风雨,铁血铸就,成吉思汗的王朝比任何一位前帝的伟业都要璀璨耀眼。
然而,随着年岁的增长,成吉思汗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疲惫和迷茫,回忆涌上心头。隐约之间,他仿佛看见自己的双手浸满了鲜血,那血红色,如同印刻在记忆深处的惨烈景象,让他瞬间感到一阵深深的孤寂和空虚。
成吉思汗突然觉得,自己似乎已经失去了继续征战的激情。可他毕竟生于马背,长于沙场,马儿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若没有战马陪伴,他的生命就无法想象,最终他将死于何处。纵使疲惫不堪,成吉思汗也知道,若真要死,死于马背之上,正是他生命的宿命。
展开剩余82%正当成吉思汗陷入深思时,慌张的臣子前来报告军情:已经臣服的西夏,竟然背弃了与蒙古的盟约,出尔反尔,这使得成吉思汗大为震惊。他没想到,西夏居然如此嚣张,难道他们认为自己年老了吗?想到这里,成吉思汗怒火中烧,立即下令集结大军,准备亲自征讨西夏。此时的他,已经64岁,依旧决定亲征,这个年龄仍要亲自披甲出征,实在是充满了拼命的意味。
对成吉思汗而言,征服一个国家,让其臣服,才是最令他自豪的成就。于是,他从漠北出发,南下大军破势如破竹,先占领黑水城,随后沿额济纳河一路南下,接连攻占沙州、肃州、甘州、西凉、灵州等地,兵锋直指西夏都城中兴府。
然而,正在成吉思汗围困中兴府时,金国又趁机作乱。面对金国的挑衅,成吉思汗决定再次亲自出征,继续南下。谁也未曾料到,成吉思汗的生命竟然在这场征战中戛然而止。
对于成吉思汗的死,历代史书的记载中充满了各种迷雾。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,就会发现,成吉思汗的死因并非简单如历史所说的那样。他的去世,并不像其他老年帝王那样,因病自然去世。实际上,成吉思汗一生征战,体力一直保持得相当不错,否则他也不会在年过花甲之时依然亲自带兵出征。并且,直到他去世之前,并未有严重的疾病先兆。
因此,成吉思汗之死成了后世的一个谜题。各种说法纷至沓来,有人推测他因病去世,而有的历史文献则提出了其他的可能性。
首先有一种说法是,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曾前往浑垂山避暑。由于年事已高,他对于酷热的天气逐渐感到吃力。而在攻打金国时,正好距离西夏围困约一年之久,当时的气候极为炎热。有学者在《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》中提出,成吉思汗可能因热病不治而去世。热病确实致命,但这种推测并未得到广泛认同。
另外,罗马教廷使节约翰·加宾尼在《出使蒙古纪》一书中提到,成吉思汗死于雷电。尽管这一说法看似荒诞不经,但在蒙古高原,雷电极为常见且威力巨大,有时甚至会瞬间将大批牲畜劈死。蒙古人对雷电敬畏已久,常常认为雷电是“长生天”的使者,带走了命中注定的人。根据加宾尼的记载,成吉思汗便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而亡。
还有一种可能性,成吉思汗的死与他长期驰骋沙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随着年纪的增长,成吉思汗的身体控制能力可能有所下降,尤其是在马背上,长时间的奔跑对年老的身体构成极大挑战。有传言称,成吉思汗在一次围猎时骑马坠落,结果被后续的马群践踏致死。但这种说法有些细节上的不合逻辑,毕竟成吉思汗是在一年后才去世。
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在《马可波罗游记》中也提出了另一种猜测——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复发。他在攻打西夏时曾膝盖中箭,而这一伤势对他的健康产生了长远影响。历史记载表明,成吉思汗一生曾三度中箭,而其中一次就是膝盖受伤,这次伤势可能加重了他的身体虚弱,导致他最终丧命。
尽管以上几种说法都各自有其道理,但仔细分析后,似乎都缺乏确凿的证据。在我看来,最为可信的说法与成吉思汗的性格和私生活密切相关。成吉思汗的确是个极具占有欲的男人,并且对于掠夺他人的女人抱有强烈的兴趣。据史书记载,他曾拥有40余名妃子,而有说法称这一数字高达500人。为了管理这些女人,他还设立了四大斡鲁朵,每个斡鲁朵由一位大皇后掌管。
在攻打西夏时,蒙古军队俘获了一位美丽的西夏皇后——古儿别勒只·豁阿皇后,并献给了年老的成吉思汗。成吉思汗心智未曾老去,随即将她纳为妃子。然而,西夏皇后性格刚烈,不甘心屈辱。她表面上顺从,但暗中策划刺杀成吉思汗。据说,在那一夜,西夏皇后成功实施了刺杀,而成吉思汗因此暴毙。尽管具体的刺杀手段并未明确,但关于毒杀、刺杀等说法流传甚广。
为什么这种说法最令人信服?因为成吉思汗的性格和行为与之相符。作为一个好色且喜好掠夺他人女子的男人,他对西夏皇后的轻视和大意,最终可能导致了自己的死亡。这种死亡方式,无疑对他一生的英勇与辉煌是一种耻辱,因此史书难以正面描述。历史的迷雾,便由此笼罩着他的死因,留下了无数猜测与遐想。
参考资料:《剑桥中国史》《出使蒙古纪》《蒙古秘史》《马可波罗游记》《蒙古源流》《圣武亲征录》等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